目 录
一、学院基本情况......................................1
1.1学院概况...........................................1
1.2目标定位...........................................1
1.3基本办学条件.......................................5
二、政策保障...........................................5
2.1政府重视...........................................5
2.2办学经费...........................................5
三、人才培养工作状态..................................6
3.1 系部建设..........................................6
3.2 专业建设.........................................14
3.3 课程建设.........................................14
3.4 双师型队伍建设...................................15
3.5 科研建设.........................................15
3.6 实践教学.........................................16
3.7 校企合作.........................................18
四、人才培养质量状态.................................19
4.1 在校生状态 ......................................19
4.2 毕业生状态 ......................................20
4.3 学生发展 ........................................24
4.4 职业能力建设 ....................................30
4.5 教学质量监控 ....................................32
4.6 升留级制度.......................................33
4.7 教学管理特色项目.................................33
五、服务社会.........................................33
六、努力方向.........................................34
6.1完善专业结构 .....................................34
6.2强化双师队伍 .....................................35
6.3巩固教改成果 .....................................35
6.4深化校企合作 .....................................36
七、结束语............................................37
一、学院基本情况
1.1学院概况
kok综合体育是201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经教育部备案,许昌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实行多层次办学体制,集高职教育、技工教育、电大开放教育、社会培训四大功能于一体。
学院位于许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魏文路与永昌大道交叉口),东临学院河,北靠电力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中原电气谷,交通便利。教学楼、实训楼、公寓楼、图书馆等基础设施齐全,基本建设总投资8.5亿元,总资产约9亿元,办学条件完备。学院围绕许昌电气行业和中原电气谷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科学设置专业,现开设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供用电技术、电梯工程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经济信息管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网络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工业设计、工程造价、环境艺术设计、空中乘务、电子商务技术、影视编导和旅游管理等51个专业。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国家级骨干专业。
1.2目标定位
kok综合体育自成立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许昌市委、市政府的关怀领导下,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从全局和整体的视角出发,廓清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厘清学院办学历史和现实,明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对人才的需求,紧扣许昌市以机电设备为主导的产业集聚特点,确立了“立足许昌、面向河南、辐射全国的未来一流电气紧缺人才的摇篮和基地”办学目标,探索实践出了“以知识为根,以人才为本,以市场为源,以创新为魂”的办学思路,提出了“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欢迎”的办学宗旨,制定了“提高队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的工作目标。学院各项工作围绕以上办学思路和目标展开,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合力,发展实际和区域经济特点,促进了学院科学发展。
学院致力于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突出教学质量,以教学管理为基础,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建设为重点,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打造精品课程,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评价体系,促进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突出办学特色,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大力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加强以重点专业、重点课程、重点实验室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基础建设;加强对大学生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的综合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多年来,学院一直秉承“依托行业办专业、对接产业建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才”的办学方向,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充分发挥特色专业优势,深化与企业、科研院所、研究机构的协同创新,探索基于产学研合作的育人模式改革。2014年起,学院依托国家、省、市职教政策,积极对接政府、行业、企业,探索“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合作办学、产教融合发展新机制。与许昌本地许继集团、森源集团、开普研究院、西继迅达电梯、许昌中锋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联合开展订单人才培养、新进员工培训、产学研合作基地共建、课程开发共担、教学团队共建、技术服务共为等六大领域的深度合作,形成了校企合作“领航”模式。目前,学院所开设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许继集团、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与西继迅达电梯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与森源集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与许昌中锋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等实现紧密对接。同时,还开设中德职业教育合作试点实验班、西继迅达电梯订单班、智能制造订单班等16个,与许继集团、森源电气、长城汽车、航天振邦等百余家全国知名企业,共建实习、培训基地204个,聘请企业金牌技师来校任课36人。这为构建现代学徒制有效运行机制提供了实践保障,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零距离”对接,人才培养与企业需要的完美结合,为学生毕业进入名企工作,好就业、就好业、高薪酬提供了可靠保证。
学院始终以学生为本,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积极实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格局,构建“大思政、大学工”的学生德育工作体系,认真打造学生工作品牌。学院构建有完善的“奖、贷、助、补、减、免、勤、缓”等学生资助体系,开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求学的“绿色通道”。设有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院奖学金和毕业生求职补贴。
近年来,学院在办学水平、服务能力、社会声誉等方面显著提升。先后被评为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单位、河南省高等职业学校高水平专业建设单位、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国家级骨干专业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单位、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德职业教育合作试点单位、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骨干专业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单位、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点建设单位、河南省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建设单位、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河南省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品牌基地、河南省“一体化”教学实训综合示范基地、河南省维稳工作先进单位等。
学院围绕建设成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特色鲜明高水平高职院校的目标,积极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由规模向内涵建设的转型,实现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为“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实现和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1.3基本办学条件
学院规划总占地面积66公顷(约990亩),一、二期工程已建成区域占地39公顷(合585亩),正在筹划三期工程建设。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139806.23平方米,其中实验、实训场所面积58725.24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 71372.24平方米;馆藏图书53.51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797.617万元。建有实验(训)室252个,各类实验实训设备6269台套,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7个。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任教师441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96人,教授及特聘教授32人,博士硕士共106人。另外,学院拥有多种办学体制,截止日前,高职、五年制、技校生及开放教育注册生18000余人。
二、政策保障
2.1政府重视
学院自成立以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到学院视察、指导工作,为促进学院跨越式发展,实施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在新校区建设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和政策支持。在人才引进方面给予政策倾斜。2020年,市政府拨入各类专项资金5066.19万元,用于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
2.2办学经费
2.2.1经费收入
为确保各项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与改革需要,学院逐年增大教学投入。在每年度总收入中,优先确保教学经费的投入,以保证教学日常工作运行和教学改革的正常开展。
2020年度学院经费总收入13015.42万元。其中,学费收入 2180.67万元,财政经常性补助收入5715.08万元,中央、地方财政专项投入5066.19万元,其他收入53.48万元。
2.2.2经费支出
学院全年度经费总支出为9439.81万元,其中,用于日常教学经费6228.14万元,设备采购1781.9万元,师资建设13.35万元,图书购置55.68万元,其他支出1360.74万元。
三、人才培养工作状态
3.1 系部建设
学院下设五系三部,分别是电气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艺术系、经济管理系、成人教育部、公共教学部、技能培训部。
3.1.1 电气工程系
电气工程系是kok综合体育重点建设系部之一,开设有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技术、供用电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电梯工程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机场电工技术、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11个特色专业。
该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43人,其中学术带头人4人,副高以上职称9人,硕士博士共17人,并不间断委派各专业教师跨国、外出深造,形成了一支教学理念先进、结构合理、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系内建有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现拥有电工基本技能实训室、PLC及变频技术实训室、电子学综合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综合工业自动化实训室、机床电气考核实训室、智能型综合机床电路考核实训室、电力电子综合实训室、中级电工考核实训室、高级电工考核实训室、电工技师/高级技师考核实训室、电动机与变压器结构实训室等38个实训室。
3.1.2 机电工程系
机电工程系是kok综合体育的特色系部之一,该系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兼职教师56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6人,专业带头人8人,硕士6人。
该系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订单式教育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课程改革与建设,注重能力培养,积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一定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机电工程系已与省内外多家制造类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就业基地和实习基地。如在许昌、郑州、广州、宁波等地区建立了多家校企合作企业,当前有大量的实习学生在许继电气有限公司、三一重工、宇通客车、天壕节能机电有限公司、群创光电、天壕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家企业实习、就业。机电工程系2020年毕业生一次就业安置率达85.63%,学生毕业后显著特点表现在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强,工作适应性好,服务面广,就业率高,就业前景十分乐观。
3.1.3 信息工程系
信息工程系面向IT行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UI艺术设计、社会化媒体运营等专业人才的系部。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专业特色新,各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与企业行业联系密切,完全按岗位需求制定培养计划,与电子商务产业园对接定制人才培养方案,直接为社会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该系在传授专业基本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总体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知识内容与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规范“零差距”,从而实现毕业就业“零时间”。
3.1.4 经济管理系
经济管理系是kok综合体育最早设立系部之一,开设有经济信息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工程造价和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5个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33人,其中专业带头人4人,副高以上职称8人,硕士14人,形成了一支教学理念先进、结构合理、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经济管理系拥有现代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实训室、手工账模拟实验室、工程计价实训室等多个校内相关专业实验实训室,与25多家知名企业开展紧密型的校企合作,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就业提供了良好条件。该系在教育教学中狠抓质量过程管理,做到工作有计划,过程有监督,结果有考核,“教学基础扎实,实践教学突出”已成为该系高职教育的亮点与特色。通过常规教学、职业素质拓展等管理工作全方位构建“养成教育”,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就业前景广阔。
3.1.5 艺术系
艺术系开设专业有工业设计、空中乘务、影视编导、环境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播音与主持、机场运行等10个专业。拥有一直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专业师资队伍。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途径,带头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成绩显著。同时该系与许昌万基工程装饰公司,许昌华艺广告有限公司,许昌前卫艺术装饰公司等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长期合作,可保证学生实训实习。
3.1.6 成人教育部
成人教育部(许昌广播电视大学)是kok综合体育成立最早的系部之一,现辖禹州、长葛、襄城、鄢陵4所分校。该部拥有实力雄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合理高效的管理队伍。现有教职工22人,外聘教师35人。拥有现代化的网络教育、卫星电视教育系统和多媒体教育系统,拥有多媒体教室、多媒体阅览室、计算机模拟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目前主要举办开放教育、网络高等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等形式的中专、大专和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社区教育和各种职业培训。现设有文、经、法、理、工、医、等45个本、专科专业,各类在校注册生达到8000余人。
多年以来,共培养本、专科毕业生53000余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有知识、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能创新”的本土化实用人才,相当一部分已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或业务骨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成教部先后荣获“全省电大系统先进单位”、全省电大系统“先进教务管理集体”等称号。成教部已成为许昌地区培养专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基地,许昌市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骨干力量和重要支撑。
3.1.7 技能培训部
技能培训部作为kok综合体育的职能部门,承担学院日常教学及管理工作。该部具有培养中高级、预备技师、技术工人及开展许昌市企业职工、再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退役士兵、大学毕业生等多类人员的技能培训、SYB培训和技能鉴定等职能。
3.1.8 公共教学部
公共教学部拥有一支学科齐全、实力雄厚的通识教育研究队伍,在教科研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多项重要学术成果。现有专职教师58人,副教授职称以上14人,硕士以上28人,承担学院公共课程的建设和公共课程的教学任务,负责对全院公共基础课教师的管理、调配,组织教研、科研、培训等活动,对公共课教师的工作质量、绩效进行考核、评价。公共教学部下设思政、语文、英语、体育、艺术和数理六个教研室。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主要有《思想政治》、《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体育》、《心理学》、《就业指导》等。还开设有提高学生素质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选修课。本部还承担全院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的组织和专升本学生公共课的辅导培训等工作。
3.2 专业建设
3.2.1专业布局
2019-2020学年,学院开设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供用电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经济管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业设计、工程造价、制冷与空调技术等46个高职专业。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为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专业、国家级骨干专业、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电气自动化工程技术中心、机电一体技术专业教研室被河南省教育厅认定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公共教学部的《道德讲堂之德馨堂》被河南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3.2.2专业规模
现有专业覆盖9个专业大类,其中,在校生人数规模较大的三个专业大类依次是装备制造大类、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在校生人数最高的2个专业分别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3.3 课程建设
2020年度全院开设课程总数为259门(含公选课)。从课程类型分,理论课(A 类)107门,占总课程数的47%;理论+实践课程(B 类)137门,占总课程数的47%;实践课程(C 类)25门,占总课程数的11%。
学院以精品课程为载体,逐渐完善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进一步推广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目前,学院在建省部级精品课程1门,大多课程为院校级精品课程。
3.4 双师型队伍建设
3.4.1师资队伍现状
全院共有专兼职教师441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96人,教授及特聘教授32人,博士硕士共106人。校内具有双师素质教师349人,占学校教师总数的79.1%。
3.4.2师资队伍培养
全院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共计1258余人次。下企业顶岗实践269人。
3.5 科研建设
在教师能力提升方面,学院加大对科研的政策支持,通过构建教学成果申请、鉴定、奖励等激励机制,设立教科研项目建设专项经费,为教科研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20年,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578篇;获奖论文(篇)79篇;获国家专利42项;主编、参编教材9部;省、市、院级教科研立项93项,顺利结项55项。
3.6 实践教学
学院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为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最终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实践摸索,在三年高职生从第二学期开始逐渐实行“间周倒”(一周理论一周实习)的方法开展实习实训,五年制大专生从第五学期开始实行“间周倒”。同时,在以下几方面开始探索:
一是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通过参加专业竞赛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学习能力,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近三年来kok综合体育官网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2项,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河南选拔赛中累计获奖3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7项,优秀奖8项;在河南省信息化大赛中累计获奖18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在第四届河南省高等学校信息安全对抗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全国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获三等奖1项;在“挑战杯——彩虹人生”河南省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获得二等奖3项;在“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通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系部构建了开放式实训室,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实训技能,达到了竞赛和本专业所要求的技能。
二是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结合社会培训机构成功的经验,推进“三个相结合”,即课堂、实习实训场所、企业环境相结合,学生、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教学、科研、工程项目相结合。以岗位技能要求,指导实践教学。
三是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践教师是学院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实践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强化指导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和指导生产教学的“生产型”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形成初、中、高级人员的合理师资结构。
四是顶岗培训。鼓励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接受继续教育,kok综合体育官网系部教师自2019年-2020年,利用暑期进行了两届为期一个月的校内、校外培训,同时,组织优秀教师积极参与国培、省培计划,提高和更新老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近三年来,学院投入巨资用于教学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建立完善了一批集教学、生产、培训、科研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按照“开放、联合、共享、协作”原则,利用学院、政府、企业“三方联动”机制加以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予以实施,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供用电技术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数控实训中心、汽车专业实训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各系部均与多家企业密切合作,加强专业建设及实训基地建设。
3.7 校企合作
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依电气谷而建、依电气谷而兴”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享、基地共用”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学院以和许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校区合作协议为契机,以产学研合作关系为纽带,在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对接,努力实现学校与政府、企业的合作“多赢”,依托产业规划,发挥自身人才培养的优势,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产业发展服务。按专业大类成立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由相关行业企业专家、技术能手、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负责对专业建设进行指导和评估。学院先后和许昌开普电气研究院、东方领航教育集团、北大青鸟、打造前程等达成校企合作项目,开设了国际邮轮乘务、高铁动车乘务、互联网营销方向、航空服务方向等热门联办专业,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实现了育人与用人“零距离”,毕业与上岗的“零过渡”。与此同时,根据电梯行业的发展趋势,学院与西继迅达电梯有限公司、中锋数控集团进行了深层次协商,建立kok综合体育电梯定向班、中锋班合作框架,加强许昌地区智能制造领域的校企合作,助力许昌地区智能制造业发展。
四、人才培养质量状态
4.1 在校生状态
4.1.1 基本情况
a.学生数量
2019年8月31日—2020年9月1日,全日制高职在校学生7015人。其中机械类、电子类、经管类、信息类、艺术类占全日制在校学生的比例分别为20.5%、18.4%、21.6%、24.6%、14.9%。
b.年龄情况
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以18岁-21岁的年龄为主,年龄最大者31岁,最小者17岁。
c.专升本情况
2020年kok综合体育官网参加专升本学生共182人,占应届毕业生16.3%。
4.1.2生源情况
全院2020年高职计划招生5228人,实际录取高职新生5228人,录取率100%;报到4615人,报到率88.3%。
a.学生报考原因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报考本校的主要原因是就业优势(占39.6%)、专业爱好(占45.4%)、学校品牌(占10.3%)等原因。
b.生源分布
本院人才培养主要满足本地教育需求,生源中35.9%来自本市,98.65%来自本省(含本市)。
4.2 毕业生状态
4.2.1 基本情况
2020届毕业生共有1282人,分布在5个系24个专业,分别是电气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艺术系,人数占比分别是25.90%、22.93%、22.78%、16.38%、12.01%。
专业分布上主要集中在15个专业,占比达到95.16%:电气自动化技术269人、机电一体化技术168人、会计115人、移动互联应用技术96人、计算机应用技术93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89人、计算机网络技术79人、环境艺术设计78人、旅游管理67人、空中乘务36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技术33人、影视编导28人、电子商务技术24人、经济信息管理24人、数控技术21人。
2020届毕业生中包含了五年制和三年制。其中三年制高职学生1116人,占比为87.05%;五年制学生为166人,占比为12.95%。男生97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5.66%;女生31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4.34%。
4.2.2 就业率及相关分析
①应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我们每个人面对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全国上下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力以赴,取得了防控抗击疫情工作的阶段性胜利。kok综合体育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下,创新路径,多元联动,联合发力,全力助力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对离校未就业的学生积极开展了关心和帮扶工作,有针对性的对这部分毕业生做好信息服务、职业指导、招聘推荐等服务,帮助他们尽快实现稳定就业,最终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人数(截至8月30日)为1129人,初次就业率为80.11%。
②分专业就业情况统计
毕业生分布各专业中,截至2020年8月30日,分专业就业分析中,剔除毕业生低于10人的专业,对余下专业进行就业率进行分析:就业率高的前三个专业是影视编导96.43%、计算机网络技术96.20%、计算机应用技术95.70%;就业率后三个专业是会计63.48%、经济信息管理62.50%、新能源汽车技术37.50%。
③分性别就业情况分析
2020届毕业生共有男生970人,女生312人。截至2020年8月30日,男生就业773人,占男毕业生79.69%;女生就业254人,占女毕业生81.41%.可以看到kok综合体育官网男生、女生就业机会基本均等。
④分学制就业情况分析
为了解学制带来的就业区别状况,分析kok综合体育官网不同学制初次就业率。2020毕业生中三年制高职学生1116人,五年制学生为166人。截至2020年8月30日,三年制就业898人,占三年制毕业生的80.46%;五年制就业129人,占五年制毕业生的77.71%。
4.2.3 就业去向及相关分析
①就业区域流向
截至2020年8月30日,2020届已就业的毕业生中约有54.33%的学生选择在许昌本地就业,有66.41%的学生选择在河南省内就业,kok综合体育官网把人才培养过程中真正融入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省外就业较多的地区为辽宁省(8.18%)、上海市(4.77%)。
②就业单位流向
通过2020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分析,发现就业毕业生单位流向前三位:其他企业(78.32%)、升学(5.15%)、部队(4.52%),可以看出kok综合体育官网学生专升本意愿很强,也取得较好成绩。
③就业行业分布
2020届毕业生最明显的变化:就业进入制造业人数继续下降,流向第三产业服务行业趋势更加明显。
4.2.4 就业单项指标分析
①初次就业的职业吻合度
kok综合体育校内实训具有非常强的优势,各专业技能实训占到总教学课时约45%,为学生从事相关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中,有64.94%的学生的工作岗位与专业对口或基本对口。
②应届毕业生各专业的起薪线
根据电话和QQ回访,学院2020届毕业生的起薪平均为2906元,较上一届起薪持平,同时出现一些新的情况:计算机专业起薪有所回落(2019届平均4000元/月,2020届平均3600元/月),制造类起薪上升了。
③毕业生升迁与转岗情况
毕业半年后,约有2.83%毕业生得到升迁,有11.50%的毕业生转岗。
④毕业生对母校总体满意度和推荐度
通过电话、QQ等形式了解到毕业生的相关情况,有83.95%的学生对母校总体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愿意推荐母校。
⑤专升本情况
kok综合体育官网专升本情况逐年向好发展,2019届参加考试162人,被录取39人,录取率达24.07%;2020年参加考试182人,录取66人,录取率36.26%.说明学院学生开始重视升学考试,学习氛围更好了。
4.3学生发展
4.3.1学生获奖状况
学生获奖情况一览表(部分)
序号 |
获奖项目 |
类别 |
级别 |
获奖日期 |
学生名单 |
指导教师 |
1 |
光伏电子工程的设计与实施三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2009 |
张鹏、李良雨、陈帅旗 |
王永科、郝琳 |
2 |
制造单元智能化改造与集成技术三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2009 |
汪一帆、王润鹏、何恩光 |
郑栋梁、王银洲 |
3 |
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三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2009 |
赵晓龙、王攀科、张锦科 |
郑栋梁、王银洲 |
4 |
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三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2009 |
荣远恒、张志强 |
朱金伟、李志敏 |
5 |
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三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2009 |
王凡、张希联、孟创业 |
王德真、张赛 |
6 |
汽车检测与维修三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2009 |
樊朝阳、樊省政、任子乾 |
程文浩、高攀 |
7 |
导游服务三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2009 |
魏世友 |
孙静 |
8 |
电气安装与维修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三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1910 |
汪一帆、陈少朋 |
郑栋梁、杜瑞涛 |
9 |
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三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1910 |
刘博、侯帅奇 |
滕俊杰、李素敏 |
10 |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三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1910 |
张智钢、张培豪、张世坤 |
杨红培、李龙 |
11 |
汽车维修基本技能三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1910 |
韩鹏飞 |
徐亚龙 |
12 |
焊接技术三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1910 |
马庆 |
胡延鹤 |
13 |
装饰技能三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2006 |
杨帅 |
刘潵潵 |
14 |
虚拟仿真程序员三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2008 |
徐林涛 |
介科懿 |
15 |
数控铣工三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2007 |
何恩光 |
黄卫峰 |
16 |
加工中心操作工三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2007 |
张锦科 |
王会锋 |
17 |
计算机程序设计员三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2007 |
僧睿杰、徐林涛 |
杨应坡 |
18 |
数控装调维修工三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2007 |
黄亚鹏、金鑫宇 |
朱哲煜、王银洲 |
19 |
网站设计与开发三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2003 |
郑幸福 |
任甜甜 |
20 |
网站设计与开发三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2003 |
彭嘉亮 |
任甜甜 |
21 |
电子技术三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2003 |
罗文豪 |
高秋霞 |
22 |
工业控制三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2003 |
汪一帆 |
郑栋梁 |
23 |
工业控制三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2003 |
张艺杭 |
郑栋梁 |
24 |
商务软件解决方案三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2003 |
王文琳 |
董强召 |
25 |
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三等奖 |
技能大赛 |
国家级 |
202005 |
周闯、崔帅锋 |
滕俊杰、李素敏 |
26 |
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一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2009 |
周闯、崔帅锋 |
滕俊杰、李素敏 |
27 |
第四届河南省高等学校信息安全对抗大赛一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2006 |
马全涵、王关霖、杜新雨 |
杨应坡 |
28 |
电子产品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二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2009 |
刘光鑫、李永奇 |
王旭、李素敏 |
29 |
HTML5交互融媒体内容设计与制作二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2009 |
薛鑫鑫、党宇轩、崔荧 |
李龙、庾鹏 |
30 |
3D打印与应用设计二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2009 |
梁璐璐、张锦科 |
朱哲煜、王银洲 |
31 |
导游服务二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2009 |
杜涓 |
孙静 |
32 |
职业礼仪二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1910 |
化子昂、汪宗非、化子扬 |
肖莹莹 |
33 |
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二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1910 |
闫哲 |
王旭 |
34 |
汽车维修养护基本检测二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1910 |
李梦飞 |
黄聪 |
35 |
焊接机器人操作工二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2008 |
僧睿杰 |
王银洲 |
36 |
第四届河南省高等学校信息安全对抗大赛二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2006 |
姬恒利、陈熙、李智傲 |
王旭 |
37 |
第四届河南省高等学校信息安全对抗大赛二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2006 |
张军歌、薛鑫鑫、党宇轩 |
李龙 |
38 |
数控车工二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2007 |
许路明 |
王银洲 |
39 |
嵌入式技术应用开发三等奖 |
技能大赛 |
省部级 |
202009 |
柳耀阳、杨爽、吴昊 |
陈建中、武静 |
40 |
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学生干部 |
其他 |
省部级 |
202006 |
张晨曦 |
黄聪 |
4.3.2 奖助学金
学院始终以学生为本,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环
境。积极实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的育人格局,构建“大思政、大学工”的学生德育工作体系,认真打造学生工作品牌。学院构建有完善的“奖、贷、助、补、减、免、勤、缓”等学生资助体系,开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求学的“绿色通道”。设有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院奖学金和毕业生求职补贴,生均奖助金额达到2801.8元。
全院获得各类资助学金和资助有2462人次,受益面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5.1%,在获得资助的学生中,66.9%获得政府资助(包括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贷款等),约33.1%获得学校自设奖助学金。
4.3.3学生活动
2019-2020学年,全院组织开展了各种大型文体活动、价值观提升、志愿服务、素质拓展活动,培养心理健康、有一技之长,受用人单位欢迎的职场新人。
2019-2020学年学生活动一览表
2019年9月 |
迎新生篮球赛、军训、入学教育 参观企业、举办迎新生晚会 |
2019年10月 |
“我的大学我做主”心理讲座、创建文明宿舍竞赛、评先表彰 |
2019年11月 |
“智慧大学生的阳光心态与自我管理”知识讲座 大学生社团招新及社团展示活动、手机入袋 “走下课堂 走出网络”趣味活动、义务献血、拔河比赛 |
2019年12月 |
书法比赛、绘画比赛 12・9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棋类比赛 |
2020年3月 |
组织学生参与植树节活动、参与创建文明城活动 |
2020年4月 |
“向先人致敬”清明节烈士陵园敬献花圈活动 社团嘉年华、乒乓球比赛、风筝比赛、推优入党 |
2020年5月 |
三国文化周活动、篮球比赛、毕业生创业培训 五四青年节新团员入团宣誓活动 |
2020年6月 |
参加“6·14世界献血日”活动 安全知识竞赛、创建平安校园活动 |
2020年7月、8月 |
组织学生暑期实践活动 |
2020年10月 |
2020级新生军训、会操、参观工厂 举办迎新生篮球赛 举办迎新生晚会 |
全年 |
养成教育、开展文明礼貌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围绕社会主义价值观育人,积极开张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 |
4.3.4学生社团
学院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旨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及职业素质等素质水平,构建学院综合职业素质通用平台。学院积极加强社团建设,到2020年,学院共有礼仪队、国学社、跆拳道社、散打社、轮滑社、汽修社、电子DIY社、音乐社、慢跑社、健美操社、舞蹈社、象棋社、篮球社、计算机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组织共36个,成员659人,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共2160人次。
4.3.5学生服务
a.入学教育
学院高度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安排的有军事训练、法制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专业教育、就业指导等多项内容、同时通过实地的参观大型现代化企业,使同学们对今后的职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b.心理健康咨询
学院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开学初期举办了一场“我的大学我做主”主题心理辅导讲座,旨在帮助kok综合体育官网大一新生解决有关心理健康的问题,端正人生观及价值观,更好地面对大学生活。
定期组织心理健康周活动,其中包括心理知识学习、心理主题班会、心理健康讲座、心理电影赏析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广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对成长的重要意义,树立健康的心理意识,增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内在动力。
c.毕业生接受就业服务的情况
学院对毕业班学生均开设有就业指导课,全面系统地从专业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提前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同时还针对社会需求和个人情况,由专业老师开设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目的是提高学生创业能力、降低创业风险,加大创业成功率。
4.4职业能力建设
4.4.1 教师职业能力建设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与教学水平是kok综合体育官网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学院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当前教育质量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先后培养出了一批学术上有建树、实践上有创新、成果上有特色、社会上有影响的教学名师。学院以课程改革为主题开展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竞赛活动,第六届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决赛于2020年11月圆满结束。本次大奖赛分为预选赛和院级决赛两个阶段进行,经过精心组织,层层筛选,共有来自电气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艺术系、公共教学部等单位的37名优秀教师参加了本次决赛。决赛组委会依据评委打分、教案评判、学生现场评教成绩对参赛教师进行综合评定,最终评出大赛各类奖项,并通过学院网站予以公示。此外,在2020年第五届河南省高等学校信息安全对抗大赛中kok综合体育官网杨应坡、于岩、任晓鸽荣获教师组团体一等奖。在河南省第二十四届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暨河南省第六届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大赛中,kok综合体育官网教师胡延鹤、李聪、苗超在《课件探头程序》中荣获团体一等奖;陈阳阳、武静、徐亚龙在《课件制作—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中荣获团体一等奖;朱哲煜、董丽娟、郭泽华在《微课制作—直线的投影》中荣获团体一等奖。教师职业能力建设是学院针对教育教学环节的一项制度设计,是推动kok综合体育官网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与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今后,学院将以各类技能大赛为抓手,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师生职业技能训练,突出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4.4.2 学生职业能力建设
kok综合体育官网在专业设置方面,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学院提倡“双证书”制度,为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2020年应届毕业生474名参加高级维修电工、高级钳工等相关资格考试,有643人次考试合格,合格率为100%(其中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部分学生考取的为双证)。
4.5 教学质量监控
在新形势下,为了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学院努力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建设与优化督导队伍、评价标准、评价手段和信息反馈四个主要环节,完善考核、监控、激励机制等全方位质量监控体系,并广泛引入社会评价,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对教学单位,实施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对个人(教师)实施评聘挂钩。
一是教务处教学督导科在期初、期中、期末对系部教学进行检查,平时每周至少一次,及时处理和整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规范日常教学行为;二是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选派学生代表和教师代表参加,通过座谈,及时了解和掌握师生情况及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实施全方位评教体系,把学生反映的涉及教学工作的问题、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并及时进行处理,涉及到其他方面的问题转交相关部门处理,有关信息处理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四是完善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教学信息表每周一统计,每月一反馈,搭建了学生参与教学和教学管理的桥梁。五是对各系部在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教学效果等四个方面进行教学工作量化考核。
4.6 升留级制度
根据《kok综合体育制度汇编》和《学生手册》相关条款,实施学籍管理、教考分离、试题库建设和升留级制度,对学业考核连续不及格或纪律、卫生检查接连差的学生实施警示、试读、留级,直至合格或退学。
4.7教学管理特色项目
教学管理特色项目情况一览表
特色项目名称 |
主要创新点 |
实施日期(年月) |
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质量评估 |
“以赛促学”、“以赛促严”、“以赛选优”,在全院营造出重视教学、求真务实、追求实效的良好氛围。通过端正教风来带动学风,真正体现“团结和谐、务实创新”的优良校风。 |
201804至201906 |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项目 |
进行符合kok综合体育官网实际的重大教学改革,制定详细完备切实可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精、尖”的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教学人才。 |
201809 |
教师演讲比赛 |
培养教师识大体、顾大局、爱岗敬业能力,创建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提高教职工综合素质,增强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 |
201811 |
五、服务社会
服务社会既包括培养的人才最终服务社会,同时也包括办学过程中对经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立足于许昌市经济社会发展及“中原电气谷”产业集聚区发展需要,学院牢牢把握高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的使命担当,着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大力支持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深入企业开展服务锻炼,多维度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能,取得了学生成长成才、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和学院服务社会水平提升的多重收益。
作为河南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培训基地、河南省创业培训基地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院始终坚持“培训与学历教育并举”的发展道路。2020年,学院继续践行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办学理念,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全年共开展各类培训10066人次。其中GYB培训1568人,SYB培训843人,许昌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职工进行加工中心、数控车工、装配钳工的培训以及与许昌市公共交通管理处、许昌出租车协会、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许昌供电公司、许昌县供电公司合作对其职工进行行业服务规范、安全操作规程等知识的培训,培训人数为7655人次。
六、努力方向
6.1 完善专业结构
一是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积极推行专业教学标准,优化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成立有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参加的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召开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二是对接区域产业,着力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加大对特色专业的投入力度,实施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示范性实训基地”、“优秀教学团队”、“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项目建设,在教学设备投入、人才引进、师资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倾斜,打造办学特色和办学“亮点”。三是加强专业课程建设。依照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6.2 强化双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仍然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应继续加强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大新增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力度。根据专业团队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大力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具体来说,一是邀请职教专家到校对教师进行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教学工程项目的建设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研究能力。二是强化教师培训和教改实践,以系为主导,根据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培训和教改实践工作,提高现有教师团队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及课程开发能力;三是强化学校、企业、社会三方协力合作,形成企业能工巧匠和技术专家参与教学、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开展技术服务的良性运行机制,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增加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打造“品牌”教师队伍。
6.3巩固教改成果
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在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发混合式学习系统,运用多元互动学习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为依据,按照职业活动过程和职业教育规律设计教学过程,制定阶段性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在教学中广泛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岗位教学等教学方式,使专业教学过程对接企业的生产过程,形成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6.4 深化校企合作
一要转变思想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要切实转变观念,对各自承担的角色进行明确定位,明确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应转变思想观念,主动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人才培养的过程,紧密结合社会用人要求,根据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培养人才。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合作,充分利用好企业提供的便利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二要完善工学结合的体制机制。要建立起有效的调控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必须建立起能根据市场变化随时适应、调整办学方向、专业与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办学规模和教学内容方法等的调控机制。必须明晰合作各方责权利,使相应合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防止短期行为,把握合作各方的关键环节,使双方建立并能够有效地推进合作与交流。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保证校企合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构建有利于推动工学结合的体制环境。三要加强高职院校自身建设。明确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院级分管领导,并建立相应的职能部门,为学校寻找合作企业和合作项目,进行跟踪式服务,及时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的障碍,推动合作项目顺利展开。同时通过各种政策倾斜,密切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联系,为双方架起产学合作的桥梁,为产学合作教育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七、结束语
回首过去,学院始终坚持从思想认识上发力、从方向选择上着力、从模式构建上用力,以准确定位办学思路来科学地构建学院发展框架,以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践行服务地方经济的责任担当,不断提升内涵建设质量,收获了可喜的巨大变化和办学成就的累累硕果,成为河南省“8511”重点工程、河南省职教攻坚重点支持项目、许昌市重点建设项目和“十大民生工程”,获得“最具社会责任感教育单位”、“校企合作先进单位” 、“河南高校维稳安保工作年度先进单位”、全省重点项目观摩先进单位、 “许昌市无偿献血促进单位”等多项殊荣。
面向未来,kok综合体育将以坚定的信心、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上下同心、齐心合力,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持续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之路。力争成为中原电气谷的核心科研区、人才集聚区和发展先行区,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实现富民强省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力争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达到世界水平,助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决策。这是一条光明而不平凡的路,需要大胆的探索。相信随着探索的深入,kok综合体育的明天也将越来越好!